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桂林是一座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业有今日之盛,“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居功至伟。
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很多版本。有人说是南宋范成大曾说,“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有人说是“桂林山川甲天下”的一音之转。
直到1983年,桂林文物工作者在独秀峰发现一块南宋石刻,“桂林山水甲天下”七个字赫然在目,落款“四明王正功”,时间是“嘉泰改元”(公元1201年),这才揭开了这句话的出处之谜。
原来,822年前就已经有了这句话。第一次吟出它的,竟是一个宦游到桂林的宁波人——王正功。
你或许不认识王正功,但你有可能认识他的曾祖父王说。
王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庆历五先生”之一,桃源书院的命名者,曾经在书院讲学30多年。是他,把鄞西这所乡学办成了浙东地区的“高等学府”,使之延续5个世纪,成为宁波的人文渊薮之一。
王说之后,王家一代代都出人才。
王正功的祖父王珩是王说的第三子,南宋宁波诗社“五老会”成员之一。
王正功的父亲王勋,提举广南市舶,可以说是宋高宗最信任的官员之一,抓着南宋朝廷的钱袋子。
王正功家谱
因为父亲的功勋高,王正功和哥哥王正己都不用参加科举,就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为官的40多年里,王正功先后在12个地方任职,为官清廉。到桂林时,王正功已68岁,职位是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次年,权知府事,着四品服。
“这个职位翻译过来就是,‘广西政法委书记兼桂林市市长’。”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副总经理苏建华说,“也是一个绝对的实权派。”
在他到桂林的第二年,1201年,正逢桂林的大比之年。乡试后中举的共有11人,按常规要举办鹿鸣宴,上台讲话的人正是王正功。
为劝勉新科举人,王正功赋诗两首。“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第二首的第一句,全诗如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留有王成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的碑刻
这场鹿鸣宴发生在那年农历九月十六日,秋高气爽,圆月当空。王正功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比,希望新科举人可以继续鳌头独占,如鲲鹏展翅,闯出广阔的天地。
载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的石刻位于桂林王城独秀峰下。
这座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孤峰,平地而起,直指苍穹,在桂林市中轴线上,也是桂林城的“王气”和“文气”的汇集之处。
桂林独秀峰 资料图
自唐朝起,独秀峰下读书岩两侧便设有学校。宋代,虽文教场所转移别处,独秀峰及周边仍是桂林的文化中心,文人雅士仍热衷到此游览追怀,府治亦设于峰前。这也是王正功选择在这里举办鹿鸣宴的原因之一。
相比其他诗歌,王正功的这一首诗并非为吟咏山水而吟咏山水。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无心插柳的一句话,会成为800年后桂林城最好的宣传语。
桂林山水
其实在王正功前后,表达过这层意思的人挺多。除范成大曾说,“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数十年后,李曾伯在《重修湘南楼记》里说“桂林山川甲天下”;明代董传策《粤西山水歌》有“粤西山水甲天下”的句子;到清代、民国及当代诗歌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表达更加直白。
独秀峰下,读书岩前
2001年,值此名句传世800周年之际,桂林市政府曾召开“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2005年,由中国翻译协会与桂林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译文研讨会举行,这句话被译成40多种外国语言文字。
中央美术学院王克庆教授创作的王正功铜像,被安放在桂林杉湖与漓江间的滨江路旁。路人经过,都可以看见王正功奋笔疾书的样子。
王正功像
王正功不仅是桂林人的骄傲,也是宁波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