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1872年4月,苏格兰探险家、摄影家约翰·汤姆逊乘坐“舟山号”轮船驶抵宁波,发现甬江两岸有上百座类似“金字塔”的建筑群,大为震撼,一打听才知道“金字塔”实际是宁波人用来储藏天然冰的“冰厂”。1936年宁波有大小冰厂260余座。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机制冰的推广使用,天然冰厂才逐渐消失。
这段尘封的历史、珍贵的照片,随着4月14日宁波海洋渔文化展示馆、云展馆的开馆,首次展示在甬城市民面前。
“原来100多年前宁波人就会用天然冰来保证鱼货新鲜,建筑造型奇特,规模还这么大。”前来参观的市民张小姐在展馆里逛了一个多小时后感叹,“宁波海洋渔文化博大精深,见识了好多有趣、新鲜的玩意。”
珍贵资料展示渔文化“前世今生”
宁波向海而生,海洋文化内蕴丰富。宁波海洋渔文化展示馆位于宁波市商贸集团下属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内,占地约1000平方米,目前已加入江北区“文创智岸活力线”,并被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授予“教学实践基地”。
百年前冰厂的介绍。
馆内展示分为宁波海洋历史演变、常见海洋生物、海洋生产方式、水产品加工与饮食、习俗文化、海洋生态文明六大板块,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角度展示渔文化和渔业的概况。第一板块以宁波悠久的海洋渔业历史作为切入点,配以珍贵的历史老照片,详细介绍了宁波东钱湖渔业、冰厂、渔业公所、宁波六大渔港、东海渔场分布、渔具材料和助航、助渔仪器设备的变化,展示了宁波水产市场的历史沿革。
渔具介绍。
展示的401种海洋生物图片上都附有二维码,里面包含每种生物的具体信息,如学名、俗称、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充分利用数字化形式提供科普教育。
展示馆还配备影音室,拥有多个自主拍摄的海水养殖、海洋捕捞、食品加工和海岛风光的视频,可提供60余人的观看席位,市民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宁波海洋渔文化。
据了解,线下实体馆将免费向市民开放,还会安排志愿者进行讲解。
永不落幕的云上"渔文化展览馆"
为了不囿于场地的局限,该馆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元宇宙数字复刻等技术,在线上打造了3100平方米的全数字化云展馆,是浙江省内首家渔文化云展馆。
上世纪50年代的鱼市场通告。
渔文化云展馆是一个环形虚拟展厅,通过富媒体融合、3D环物、数字建模等技术,把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技艺、渔村古镇、专题展馆、民间珍藏、产业发展等元素,通过数字化形式来实现珍藏与展示。同时,虚拟空间具有拓展性,可开拓一系列如图书馆、影展厅、鱼食文化、海洋生物等专题展示空间,实现永不落幕的云上"海洋渔文化展览馆"。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海洋渔文化馆筹办历时三年多。筹建小组自2020年开始,多次前往全国沿海城市的海岛、渔村,实物收集、实地拍摄、面对面访谈,全国20余位资深渔文化专家、教授口述历史,最终完成1000余张照片、10余个视频的拍摄制作,较为生动地展示了“海洋渔文化”的各个方面。